新闻中心
- 2013-05-21 10:20:09
-
在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节能作为明年经济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提出“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明年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为什么在能源供应紧张情况有所缓解的形势下,中央仍如此强调要大力促进节能工作呢?这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和国际、国内能源的长期供求环境决定的。
重化工业阶段能源结构却没转换
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4,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增长0.4个百分点。据此中国在考虑长期发展战略的时候,曾经设想到2020年以前,能源弹性系数为0.5,但由于近年来能源的消费增长率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去年和前年的能源弹性系数已经分别上升到1.32和1.6。
能源弹性系数的大幅度上升,是中国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的标志,这一点与其他工业先行国在进入重工业阶段后的能源消费特点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在各国进入到重工业阶段后,从能源消费结构看,都出现了从以煤为主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转变。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被称为“清洁能源”,热值高而有害气体排放少,虽然在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会加速,但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却不会随着能耗的上升而显著增强。
反观中国近年来的情况,进入重工业阶段后却没有出现能源结构的转换,从石油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看,1999年为24.6%,2004年却下降到22.7%。虽然从2000年以来原油进口量以年均15.7%的速度增长,到去年已超过1.2亿吨,但是由于同期国内原油产量的增速明显下降,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然下降了。那么能源消费结构的这种逆转,是暂时的还是反映了一个长期趋势呢?
国际能源供求环境的制约
我认为这是个长期趋势,因为主要是两个因素将长期限制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向以石油为主转换。
首先是世界资源的不可能性。由于中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稀缺国家,根据目前预测,中国在未来石油的大年产出量只能在2亿吨左右,但是从国际比较看,在工业化完成阶段,按桶计算的石油消费量,美国为人均28桶,日本和韩国为人均17桶,中国目前只有1.7桶,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六分之一,日、韩的十分之一。美国世界上浪费能源的国家,日、韩却是工业化国家中能源利用效率高的国家,如果按日、韩的石油消费水平计算,到2030年中国基本上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中国的石油总消费量就要增加到36亿吨。由于中国在未来的大石油产能只有2亿吨,这就意味着将有34亿吨石油需要依靠进口。但是世界石油资源并不丰裕,目前每年世界全部的石油生产量约为45亿吨,其中可贸易量为22~23亿吨。当然世界石油产量和可贸易量还会增长,但是相对于中国的巨大需求来说仍是远远不够的。
日本和韩国也没有什么石油资源,是依赖世界资源完成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向以石油为主转换,但他们从人口看是中小国家,人均石油进口量很高,可石油需求总量却不大。而中国是人口大国,就没有可能依靠世界资源完成这个转换。
其次,中国大量进口石油还可能使进口石油的增长受到严重限制。在目前的世界石油可贸易量中,超过三分之二为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占有,2004年,美国的石油进口量为6.4亿吨,欧盟为6.2亿吨,日本超过2亿吨。如果中国的石油进口超过了国际石油贸易的新增量,就会影响到发达国家已经占有的国际石油贸易分额,从而引发同发达国家的石油矛盾。因此,中国在未来的石油进口量肯定还会上升,但是进口达到一定规模,不仅有经济的可能性问题,还有政治和外交问题。美国自2001年以来,已经对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了军事占领,目前又在中亚一系列国家不断策动“颜色革命”,还以反海盗为名,在马六甲海峡建立了军事存在,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美国近年来的军事部署是围绕中东和中亚石油资源区进行的。如果中国的石油高度依赖从这一地区进口,那么在未来的经济安全度会难以预测。
所以从长期看,中国的工业化将很难实现与其他工业化国家同样的能源结构转换,由于中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于石油来说还比较丰富,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必将更多地依靠煤炭来支持,因此煤炭在能源消费比重中的持续上升和石油消费比重的下降,将会是一个长期趋势。
节能日益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如果中国在进入重工业阶段后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就将面临日益艰巨的环境挑战,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是在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上完成工业化的,而在目前的中国,燃煤所导致的有害气体排放,已经占到各种有害气体排放量的65%~90%,每年排放总量约8000万吨。如果按2000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石油消费比重下降的情况来推算,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90亿吨标准煤。由煤炭燃烧所排放的有害气体按目前的环保水平来推算,这当然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节能将日益成为在有限能源资源获得下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或者说,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降不下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上不去,工业化也完不成。从能源供求的长期条件看,中国的节能工作仍是极为紧迫与艰巨的。党中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出于对中国能源长期供求格局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判断。党中央关于“十一五”建议,只提出了两个具体指标,就是人均GDP增长率和单位GDP产值的能源下降率,把节能问题放到了一个特殊重要的位置,明年是“十一五”的一年,节能工作必须开好头。(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 [Return Home] [Print] [Go Back]